第320章 日新月异的江都城_人在综武,开启大航海时代
笔趣阁 > 人在综武,开启大航海时代 > 第320章 日新月异的江都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0章 日新月异的江都城

  “凌少,你还跑不跑的动?前面就是江都城地界,她们不会追来吧?”

  “据说,皇帝‘打土豪、分田地’后,江都城附近无人敢惹事,就算是飞檐走壁的武林中人也不例外。”

  一处偏僻的羊肠小道上,风尘仆仆的寇仲有气无力地坐在路边的石头上,使劲儿扇着风,气喘吁吁地说道。

  自从他们得到《长生诀》之后,寇仲和徐子陵一路躲躲藏藏的,稍微繁华点儿的城镇都不敢去,生怕被其它江湖人找到他们的踪迹。

  此前在山中偶然听到皇帝杨广和乾皇赵平安的传闻,无路可走的寇仲只得选择逃往江都城。

  “绾绾那个妖女以及那些觊觎《长生诀》的江湖人肯定不敢太过份,希望大乾皇帝的威名能够震慑住他们。”

  坐在一旁的徐子陵也是上气不接下气,隐有飘逸之风的他此刻显得格外狼狈,浓浓的黑眼圈,蜡黄的脸色。

  虽说《长生诀》是上古皇帝之师广成子以甲骨文所所作的道家宝典,以修炼先天真气为起点,功效非凡。

  短短半年的时光,寇仲和徐子陵进步斐然,从一个毫无武力在身的小混混成为名震江湖的武道宗师。

  即使这样,面对各路高手的追捕,寇仲和徐子陵还是吃不消,要不是《长生诀》非同凡响,能够餐风饮露,不然他们早就坚持不住。

  “哼!大乾皇帝可是‘人屠’,地处江都城,那些江湖人岂敢乱来?”

  “五支武者军团镇守江都城,就问他们怕不怕?”

  寇仲轻哼一声,说起赵平安的战绩顿时滔滔不绝,眼神中充满希望。

  得益于《九州周报》,天下各地新近发生的事情传播的更快,更猛,底层混混出身的寇仲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听说书人读报纸。

  半炷香的时间后,寇仲和徐子陵相互搀扶着从深山中走出来,缓缓来到一条蜿蜒绵长的驰道前,打磨的像镜面一样光滑的道路在阳光下很是刺眼。

  远远望去,好像一条横亘在天地间的巨龙,是那么的大气磅礴!

  “哇!这里就是江都城地界吗?”

  “杨广可真够奢侈的!”

  寇仲在结实的驰道上跺跺脚,嘴巴张的大大的,璀璨的眸子内充满不可思议之色。

  天下各处的驰道大多数是黄土夯筑的,天气干燥的时候尘土飞扬,下雨天就成了泥巴路,非常难走。

  眼前的道路,根据《九州周报》上所描述的,应该是采用青色的水泥铺就的,真是奢侈。

  青色的水泥在赵平安复制出来后,一石青色的水泥换取一石脱壳的粮食,眼下的道路可以说是用粮食铺就的。

  “两位后生,陛下对我们有天高地厚之恩,怎可直呼皇帝的名讳?”

  “我看你们都是外地人吧?以后可不得这么说陛下!”

  骤然听到对皇帝不敬的话语,一个头戴斗笠,牵着大水牛的老汉儿面色严肃的告诫道。

  “打土豪、分田地”之后,在皇帝杨广的支持下,在武者军团的震慑下,所有百姓人均五亩良田,不论男女。

  如此仁义的壮举,江都城方圆千里的百姓各个喜笑颜开,对杨广的拥护达到史无前例,听不得他人一句闲话。

  “皇帝颁布《罪己诏》,与民更始,难道真的痛改前非,做一个为民做主的明君?”

  打量着驰道两旁的稻田以及鳞次栉比的屋舍,徐子陵同样难以置信,揉了揉眼睛。

  对于徐子陵来说,无论听见的,还是亲眼看到的,杨广就是一个不可不扣的昏君。

  三征高句丽,军民死伤数以百万计,至今偌大的京观矗立在高句丽的土地上;

  开挖大运河,征发劳役,致使无数百姓死于荒野,无人为之收尸,大隋百姓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。

  “皇帝陛下当然是明君!”

  “后生,你们是来江都城投靠亲戚啊?还是想要混口饭吃?”

  看在寇仲、徐子陵一副落难的模样,怀有怜悯之心的老汉儿吧嗒着抽着旱烟,不经意间问道。

  自从江都城改革之后,时常有其他地方的百姓扶老携幼来到这里,准备投奔家里的亲戚,期望找个活计活下去。

  “我们是孤儿,在江都城没有亲戚,来这里只是想要活下去!”

  “皇帝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分到五亩良田吗?”

  看到老汉儿好说话,寇仲准备跟他了解一下江都城的情况,不然两眼一抹黑,寸步难行。

  蛇有蛇路,鼠有鼠道,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混混出身的寇仲知道如何融入进去。

  “只要是江都城方圆千里的百姓都可以分田,哪怕是耄耋之年的老人!”

  “外地人暂时不能分地,除非陛下打到你们的家乡!”

  老汉儿从口袋内掏出一撮烟丝,熟练地将它装进烟袋锅里,不疾不徐的说道。

  对于这个限制,老汉儿举双手双脚支持,上好的水浇地哪能让外地人占据呢?

 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,他们本地人自己都不够分呢?

  不然其它地域的百姓一窝蜂的涌进江都城,他们此前能够分得五亩良田,说不定以后只能分四亩、三亩,甚至更少。

  “大爷,外面到处都在打仗,我们两兄弟只想好好活下去,给我们两兄弟指条明路呗!”

  “行行好吧,我们感激不尽。”

  一旁的寇仲挑眉弄眼的,收到暗示的徐子陵面色和煦的看着眼前红光满面的老汉儿,颇有些“讨好”的问道。

  自小吃百家饭长大的徐子陵没有觉得不好意思,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,以前为了一口吃的,他们甚至上街乞讨过。

  “眼下的江都城只要肯卖力气,都可以活下去。”

  “皇帝陛下推行‘以工代赈’,到处都在建设水渠,驰道、房屋、关隘等等。”

  继续抽着旱烟的老汉儿没有为难徐子陵、寇仲,将他知道的所有信息娓娓道来,让徐子陵他们对江都城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。

  和赵平安展开合作后,拥有充足的粮食,杨广大力改革江都城的同时,积极开展各项大工程,养活越来越多的流民,让他们吃饱饭。

  一下子,江都城变得鲜活起来,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,百姓的精神面貌大有改善,甚至就连放牛的老汉儿都抽的起旱烟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